| ||
|
本報記者 黃珠慧子 文/圖
麻糍粿、清明粿、飯麩粿、燈盞粿、肉圓粿……這些帶有濃郁上饒風味的粿,是伴著信江水長大的人們,最生活的味道。
油條包麻糍粿是饒城市民早餐的選項之一,一根根金燦燦的油條,配上由糯米和芝麻制成的麻糍粿,再撒上一些白糖和芝麻,形成了一道獨特的上饒美食。早上7點,信州區(qū)東門路口的大嬸手法熟練地將麻糍粿捏成圓形,粘上些白糖和芝麻,包在松脆的油條里面。剛出鍋的油條包麻糍粿,外表金黃酥脆,內(nèi)里軟糯香甜。一口咬下去,沒有絲毫油膩,滿嘴都是糯米和芝麻的香味,讓人回味無窮。大嬸說:“麻糍是提前備好的,蒸煮好的糯米放入石臼反復(fù)手搗,再經(jīng)過捶打。”事實證明,這樣制成的麻糍口感更加軟糯柔韌,甚至還透著米香。
燈盞粿是鉛山縣特色小吃,因粿胚酷似古代的油燈盞而得名。燈盞果外皮由大米制成,中間的餡混合了白蘿卜、黃豆芽、新鮮豬肉、香菇等,大火蒸一刻多鐘即熟,具有鮮、香、辣的特點。今年60歲的老楊在饒城開了家鉛山小吃店,賣燈盞粿已有20余年,他向記者介紹了燈盞粿的制作方法:“將大米用水浸泡兩個小時,放入石磨磨成米漿。如果需要綠色粿胚,可以加點青蓬草一起磨。隨后,大鍋燒熱加油,將磨好的粿漿倒入油鍋并不停地翻動,直至米漿變得濃稠結(jié)塊。然后將已經(jīng)結(jié)塊的粿取出放在砧板上,從中取出一小塊,手不停地蘸油,并捏成燈盞形狀。再根據(jù)口味,將準備好的粿餡食材,如五花肉、蘿卜絲、香菇、墨魚等,放入油鍋里炒八九分熟后置于盆中備用。最后,把粿餡裝入粿胚,蒸熟即可食用。”老楊說得頭頭是道,他做出來的“燈盞粿”也確實好吃。
飯麩粿,又叫夏更粿或交夏粿,立夏這天,人人都要來上一碗。然而在美味的傳承與演變中,它不光獨屬于立夏這天的傳統(tǒng)美食,也成為了大眾日常熱衷的美食。飯麩粿是用秈米煮至七八分熟,搗爛后再搓捏成一個個圓溜溜的飯團即成,放入豆芽、香菇、墨魚、蔥花、姜末等佐料烹煮,軟和爽口,別具風味,食之回味無窮;清明粿又名艾果、青團,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,分為甜和咸2種,圓的是甜粿,可以包芝麻糖、豆沙,咸的一般放咸肉、豆干、豆芽或者大頭菜等菜餡,造型類似大型的餃子。外皮糯軟,餡料十足,咬一口,噴噴香;肉圓粿又叫山粉粿,還有的地方叫“滑肉”。自家制作的肉圓粿主要是用質(zhì)量好的番薯粉和剁碎的肉拌在一起,另外加芋頭、荸薺、香菇、冬筍、墨魚、蝦米、紅蘿卜等配料,把粉團子捏成圓子放入蒸籠,蒸20分鐘即可??诟腥彳浤刍?,純香味美,老少皆宜。